用好患者评价助力和谐医患关系构建

来源: 光明网 2022-01-21 16:36:03

李一陵

在看电影等消费前看一下“口碑”和评价,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随着互联网发展,在就医前去看看评价逐渐成为不少患者的习惯。近日,有媒体发现,在一些医疗互联网平台上,不论是三甲医院还是一些专科医院都榜上有名,部分患者还对医院和医生给出了“评分”和“评价”。

这些评价中既有对医院的中肯评价,如指出医院设施老化、个别医务人员出现工作失误等,有对医疗服务流程和工作人员态度和流程的抱怨、吐槽,如医院就医人数多、患者等候时间长,也不乏一些患者比较激烈的言论,包括对医务人员的直接批评。

患者的评价是医院改进医疗服务的重要参照。从这个角度来讲,评价平台给了患者一个发声的渠道,也给了医院一个听取患者心声、吸取改进建议的平台。个别医护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过度医疗、患者就医体验不好……种种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被“吐槽”的医院也的的确确要从自身上找原因。

实际上,重视患者评价,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也是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2017年,国办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患者评价与医生收入挂钩。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将患者满意度评价与医生收入挂钩,倒逼医疗工作者重视患者的意见,督促医疗行业改进完善服务,进而促使医疗服务的整体社会满意度得到提升。

患者在评价自身的就医体验时,可能并不总是那么理性,有时候欠缺专业,甚至难免夹杂着情绪。对于患者的评价,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患者基于真实就医体验而发出的抱怨、吐槽乃至于批评,医院应该认真倾听,应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待各方的声音。即便是一些比较激烈的言辞,只要没有越过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也要有倾听的雅量。而且还应该重视这些声音背后的原因。给患者一个排解和释放的“出口”,倾听这些被公开表达的不满,实际上有利于把风险隐患消除于萌芽之中,缓解医患矛盾。

患者对医护人员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满,相当于消费者对不满意的服务给予“差评”。这是患者的权利,不能一概视为对医务人员形象的“抹黑”,尤其是切忌上纲上线,将其狭隘定义为“挑拨医患关系”。这样只能是阻塞了患者对医院及医护人员进行评价的渠道。事实上,医患矛盾的发生很难由评价问题而起,也就不能简单地把医患矛盾问题归结为“评价问题”。

各个医疗评价平台,也有责任加大审核力度,对违规言论进行严格审核、实时巡查和应急处置,避免患者评价被滥用。同时,要设置合理的发言规范,引导患者基于真实的就医体验发表客观中立的评价,引导患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由此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通道和沟通的桥梁。比如,好大夫在线等等带有评价功能的互联网医疗社区,之所以获得了患者的认可,就是因为它扮演了医患沟通的桥梁角色。

应该认识到,构建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要求持续深化医疗改革,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需要患者理性、客观看待医疗过程,认识到医生不是万能的,给予医务工作者更多理解。同时,也少不了一个畅通、透明的沟通机制,让医生了解患者的担忧,让患者懂得医生的辛苦,加深医患之间的了解和理解。

总而言之,不能把患者对医院、医生当作“洪水猛兽”,而是要善用评价平台,通过建立健康的言论规范,通过设立合理的发言规则,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为医患提供一个理性、沟通的桥梁,加深理解、消弭分歧与不满,由此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标签: 医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