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仅2毫米 “京华号”成功穿越亚洲最大地下枢纽
来源: 科技日报 2022-04-26 09:23:23
4月25日凌晨5点零6分,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西线地下59米、距在建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以下简称北京副中心站)底板22.7米处,继穿越全线最大风险源京哈铁路后,“京华号”首次实现长距离不停机施工,完成盾构机1646环推进,连续平安穿越全线另一个最大风险源——在建北京副中心站,比原计划提前4天,沉降仅2毫米,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奇迹。
北京副中心站是在建亚洲最大地下枢纽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框架工程,也是北京新门户。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和北京副中心站在建期间交叉汇集施工,挑战性极大。
“北京副中心站紧邻京哈铁路,这一段工程是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掘进最深区域,地下埋深达59米,承压水水头达0.8兆帕,穿越长度207米,地下水位高、地质土层密实、渗水性强,需长距离不停机施工,是‘京华号’盾构机在整个项目中掘进面临的两个最大风险源。”中铁十四局大盾构总经理陈鹏说,京哈铁路为全国交通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每天通过运营列车88对,客、货车混跑,重载列车多。从京哈铁路线地下穿越出来的“京华号”不能停机,需持续穿越在建的北京副中心站。盾构机穿越基坑段全长207米,盾壳距离基坑底板仅23米,距北京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地基的成排抗拔桩仅3米。
“连续穿越北京副中心站紧邻京哈铁路,盾构机处于爬坡状态,覆土厚度从58米突然变到23米,这在行业内几乎闻所未闻,稍有不慎,均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中铁十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孙旭涛说。
多项高新技术支撑“京华号”连续安全穿越了这两大风险源。
“除‘京华号’自身的优越性外,项目还开创性设计出‘制浆—储浆—注浆’一体化集成系统,并实现操作终端智能化控制,填补了我国超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同步双液注浆的空白;施工同时采用BIM技术自主研发的智慧工地系统,实现整个工程全方位的可视化监控和预警。”陈鹏说,在施工操作中,技术人员实时调整盾构机切口压力,及时改进掘进参数,历经17天连续奋战,终于平安穿越北京副中心站枢纽。
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全长约16公里,隧道段全长9.16公里,其中盾构段长7.4公里,开挖直径16.07米,开挖断面202平方米,最大埋深59米,是北京市埋深最大的地下隧道,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盾构隧道。北京东六环工程计划2023年底完工,项目建成后,原有东六环主路将建设为高线公园。(矫 阳)
标签:
猜你喜欢

ipod touch有什么功能?touch苹果皮是什么?
2022-06-17 16:00:32

双wifi是什么意思啊? 双频wifi好处有哪些?
2022-06-17 15:59:08

首套国产化深水水下采油树正式投入使用
2022-06-17 15:57:39

研究人员发现:细菌“亲密行为”或解释抗生素耐药性成因
2022-06-17 15:56:47

未来手机可像乐高积木般搭建 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电子学》上
2022-06-17 15:55:47

待机动画是什么意思? 电脑待机动画怎么弄?
2022-06-16 16:40:55

压缩文件kz怎么转换 kz文件怎么打开如何解压kz文件?
2022-06-16 16:39:05

研究人员发现常见大麦虫能吃掉塑料垃圾
2022-06-16 16:36:14

将人类基因与其功能一一对应 项目数据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上
2022-06-16 16:35:45

“智能皮肤”可探测微生物 有助促进灵敏机器人和智能假肢的研发
2022-06-16 16:35:14

xv转rmvb格式转换器xv如何转换成rmvb?视频怎么转rmvb格式?
2022-06-15 16:42:04

巨大的“鳄鱼脸”恐龙被发现 “欧洲最大的陆地捕食者”
2022-06-15 16:39:13

研究发现:犬类与人为友的遗传线索
2022-06-15 16:36:32

超灵敏磁强计可将信号功率放大64% 并显示出创纪录的33%的超高对比度
2022-06-15 16:33:17

视网膜上这类细胞在近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关论文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2022-06-15 16:32:50

黑鲨618狂欢盛典福利多,购黑鲨最新旗舰至高立减800元
2022-06-15 15:01:28

油价破十,双擎当时 百公里4.8L的混动皓极即将预售
2022-06-15 14:26:16

今日讯!载人航天工程30年 听航天设计师们怎么说
2022-06-13 09:44:58

每日聚焦:中国天眼“看到”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
2022-06-13 09:57:03

焦点快报!视网膜上这类细胞在近视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2022-06-13 09:46:52

讯息:揭秘“时间魔盒”原子钟:三千万年误差小于一秒
2022-06-13 09:43:48

今日报丨亩产801.72公斤:中国超强筋小麦单产新纪录诞生
2022-06-13 09:39:01

要闻:商用迎来三周年之际:5G全连接工厂有啥不一样
2022-06-13 09:43:15

视点!三家网店三个运营商 FOREVER21的低价策略还能奏效?
2022-06-13 08:37:45

时讯:叮咚买菜再退一城 前置仓还没过春天就入冬了?
2022-06-13 08:4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