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启趣,非遗润心!合肥市“非遗进校园”走进蚌埠路二小 焦点快报

来源: 合肥在线 2025-09-20 08:23:09

“霞出雨散离仙山,打一个字,大家能猜到答案吗?”当“假”字的答案被孩子们争相喊出时,欢快的欢呼声瞬间响彻校园。9月19日,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学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进校园”文化传播活动火热进行,数十个合肥市非遗项目组团走进校园,带着满满的文化底蕴,来到了孩子们身边。

非遗展演轮番上阵,传统文化校园齐亮相

活动伊始,极具特色的庐州狮舞率先登场。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狮子时而跳跃腾挪,时而摇头摆尾,憨态可掬又不失威风的模样,让孩子们纷纷踮起脚尖、睁大双眼,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资料图】

紧随其后,巢湖民歌市级传承人雷玉君身着传统服饰,带来经典巢湖民歌《小小水车八尺长》,悠扬婉转的曲调带着水乡的灵动,让孩子们在旋律中感受着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充满神秘色彩的川剧变脸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员抬手、转身之间,一张张色彩艳丽的脸谱瞬间变换,快得让人目不暇接。当演员走向观众席,与孩子们近距离互动,甚至俏皮地眨眼睛时,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该校四年级学生汪诗辰兴奋地说:“我很喜欢《雄狮少年》这部电影,今天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舞狮表演,感觉很震撼很有力量!”

此外,刚劲有力的张氏大洪拳表演同样吸睛。传承人一招一式刚猛有力,拳风凌厉,孩子们看得热血沸腾,不少人还忍不住站在原地模仿起出拳、踢腿的动作,感受传统武术的精气神。

与此同时,在该校室内篮球场,一场“可触可感”的非遗体验活动同步开展。葫芦烙画、庐阳糖画、庐州棕编、庐州吹糖人、庐阳剪纸、庐州面塑、庐州古法制香、庐州木版水印、马派皮影戏、宫式彩绘贴金等十余项非遗项目整齐陈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与学生们亲密互动。

孩子们围在各个摊位前,有的跟着传承人学习用棕榈树叶编织小蚂蚱,有的盯着糖画师傅手中的糖浆,还有的拿起皮影戏道具开始欢快地舞蹈。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近距离触摸非遗技艺,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

灯谜小课堂开讲,解锁汉字里的文化密码

“灯谜源于中华汉字文化,是伴随古老汉字产生、代代流传的传统文化艺术,每一个谜题都藏着汉字的智慧和生活的趣味。” 展演结束后,一场以庐州灯谜为主题的特色小课堂正式开课。“庐州灯谜”市级非遗传承人吴家宏,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灯谜的起源与魅力。

吴家宏一边讲解,一边现场出题互动,从简单的字谜到结合生活的趣味谜题,孩子们积极举手抢答,课堂氛围热烈又活跃。

“到处来打听,午饭吃的啥?打一诗句。”“谁知盘中餐。”孩子们纷纷举手抢答,有的甚至站起来喊出答案,课堂氛围热烈又活跃。吴家宏表示,把庐州灯谜带进课堂,不只是让孩子们享受猜谜的乐趣,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亲近汉字、了解传统文化,让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心里慢慢发芽。

“孩子们瞪大眼睛、惊呼连连的模样,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非遗薪火相传的力量。”合肥市蚌埠路第二小学教师林文婷全程参与活动,她感慨地说,五千年中华文明并非静止的遗产,而是流动的血脉。“当非遗走进校园,走到孩子们身边,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在孩子们心中扎根,未来终将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芒。”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可看、可听、可触、可学的方式,融入孩子们的成长过程。通过亲身感受、亲手体验,孩子们对非遗的认知不再停留在课本上,而是成为了刻在心里的文化记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合报玩转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夏伟

标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