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沁阳:创造文旅消费“新增量” 热点

来源: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2023-04-30 18:19:23

这里有世界地质奇观龙脊长城,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辨五谷、尝百草、创农耕,如今的神农山正以全新面貌火热“出圈”。

4月29日,正值“五一”假期的第一天,河南省沁阳市神农山风景区通过轻演绎、浓氛围的神农祭天表演及古风舞蹈向游客再现了原始人类祭天的震撼场面,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神农山风景名胜区面积约96平方公里,被誉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儒道佛文化名山。各种民俗节目也瞬间把游客拉回到五千年前的中国。


(相关资料图)

“仿佛穿越了,开启了5000年前的记忆一样,我和家里人看完演出后都被现场氛围震撼住了!这里正在开展第十八届神农文化节,一路上不仅有汉服表演,我们还看了锣鼓、舞龙舞狮、扇子舞,听了古筝演奏,还和猕猴苑的猕猴互动了一会儿。”游客秦伟激动地对记者说。

传奇神农山,一步一重山;十步上云端,一夜一千年。除了“逛庙会、赏非遗”的民俗展演,神农山风景区设置形态各异的稻草人、开展了“摊开想象 无所不集”静应湖畔文旅市集、静应湖畔音乐节等活动,增加游览趣味性和体验感。

“过去旅游都是一个地方停留一会,走马观花似的玩。这次来到神农山感觉挺惊喜的,不自觉地就想在这里多玩几天。听说沁阳还有‘丹河十景’‘神农十景’,打算都逛逛再回去!”来自山西侯马的游客杨嘉林说。

出游人数增多、游行距离增长、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更久,游客玩得更有文化。这一变化,与4月沁阳市提出的“表里山河,自在沁阳”城市文旅品牌分不开。沁阳市把文物用活、把文化激活,不求高大上,但求小而精——沁阳市用务实心态创意“千年古县”,打造沁阳的文化IP。

“过去游客可能一日游,现在基本能来玩一个周末,停留几天深度体验了再走。因为现在神农山除了可以看山看水看风景,非遗演出、文博场所、沉浸式演出也很多,游客都给予了非常积极肯定的回应。”神农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营销部经理任攀表示。

这是沁阳文旅的思路,也是沁阳作为曾经的“首府文化”将要呈现的魅力。

龙脊观海,松岭听涛;炎帝祭天,神农尝草;老子练丹,魏氏布道;真谷晨钟,云阳暮鼓;摩崖千佛;沐涧寻宗……近年来,沁阳市大力挖掘“神农十景”“丹河十景”,实实在在地激活了沁阳文化,叫响沁阳旅游的品牌,让游客在沁阳有看头、有耍头。

神农山景区还设立“焦作礼物”展示专区,新增展台30余个,20多家焦作地区旅游产品企业的美食、特产、文创产品在神农山景区展示、售卖。游客纷纷咨询购买,并表示:“这些纪念品不仅有特色、富含创意,买着也省心、安心,沁阳旅游服务用心了。”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表里山河,自在沁阳。看着矗立在云海间的壮美神农山,沁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郑阳有感而发:“沁阳文化有说头,但要深入人心、影响人心,就要让沁阳文化变得有看头、有耍头,进而有甜头;让来的旅客们省心、安心、开心,神农山千峰竞秀、谷壑幽深,希望创意的新风可以激活文化,让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创意沁阳’将会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神农山正带着满山的传奇从远古走来,给游客留下了无数的谜,正等待着大家去揭开神秘的面纱。据统计,神农山“五一”假期首日接待游客1.4万人,今天(4月30日)预计接待游客1.8万人,文旅市场复苏回暖,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

阅山阅湖悦生活,随心自在沁阳游。截至目前,沁阳市已建成A级景区6个,其中5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3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河南省传统村落5处,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2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4个。旅游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2022年,全市接待游客65.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800万余元。

今年“五一”假期,沁阳市围绕叫响“表里山河,自在沁阳”区域城市品牌,谋划举办温情山水游、成就研学游、温馨露营亲子游、乡愁美食游、梦里老家游和烟火怀府游等6 大类、17项、112场活动,涵盖沁阳精品山水、人文景观和名人历史,预计今年“五一”假期可接待游客40万以上,同比增长20%以上。

神农山风景区祭天演出。 曹武

4月29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共同欣赏祭天演出。 曹武 摄

摄游客们在紫金峰上眺望。 曹武 摄

标签:

猜你喜欢